傷害、意外、疾病……降臨時,千萬不要僅等待醫生的救援,否則會延誤治療,招致危險。因此具備正確的急救知識及技術更形重要。了解急救處理的目的及重要性后,相信您一定能很快地進人狀況。 ●不可靜待醫生救援:在醫學發達、醫學體制完善的現代,一般人多將傷害或疾病問題丟給醫師。從救護車出動次數之多可見端倪。據全國統計,全國一年約須出動 270萬次。平均每一天救護車須出動將近7500次。而且其中大約60%為不須特派救護車的輕度傷害。生病一受傷當然要找醫生,但不能過于依賴醫生。在 60%不須特派救護車出動的狀況中,有不少案例其實只要自行作適當處置即可。反之,無論醫療體制多么完善,救援行動是分秒必爭的,若只是靜待醫師的處理, 很可能反而延誤病情。 舉例說明:全家人至海水浴場出游,父母一不注意,小女孩便溺水了……,救上岸后卻休克。旁人見狀立刻撥120,在救護車抵達前,已徒然浪費許多時間。
請參“德林卡曲線圖”
所謂“德林卡曲線系指自呼吸停止至開始人工呼吸的時間,與換回生命率之間的關系。由圖表可見自呼吸停止至開始進行人工呼吸,可挽救生命的機率。 ①呼吸停止2分鐘內進行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生命確保率將近90%。 ②3分鐘后為75%,4分鐘后為50%,5分鐘后為25%,時間拖得愈長,生命確保率愈低。 ③8分鐘后,生命確保率幾乎為0。 ——能否救回溺水小女孩的生命,就在于是否采取迅速且正確的急救處理。 ●解除家人或好友危機的急救處理:由上述例子不難得知急救知識及技術的重要性。急救的目的在于挽救至親、好友及其他人的生命,防止疾病或傷害惡化,或是舒緩疼痛程度。在醫師來前最好能先作簡易的醫學處置。當然,一般輕微外傷只要自行處理即可,不需特意上醫院。 ●可實踐的正確知識及技術是必要的:在個人體驗中,每當我述及急救處理的目的及重要性時,幾乎每100個人中便有100個人深表贊同??上У氖菬o法實踐。雖然知道急救是必要的,但卻因為知識、技術不足,而無法進行適當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