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客戶端6月4日訊(記者 胡國振 蔣向東)6月3日傍晚,南海公園健康廣場上,黃驊市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程沛林的“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眼防控”知識公益講座,吸引了眾多市民的聆聽,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4日上午,程沛林醫生接受我報專訪,分享自己的從醫心得。
記者:程大夫,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報采訪。
昨天晚上,在南海公園健康廣場,您以“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健康,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為主題,與市民分享了對兒童和青少年眼睛保護的重要知識?,F場觀眾都聽得非常認真,氣氛也非常熱烈。請問,昨天的公益講座是否達到了您的預期效果呢?
程沛林:3日傍晚開展的公益講座,是以“健康黃驊?品質醫療”創建工作為基礎,在6月6日第二十四個全國愛眼日來臨之際,向廣大市民傳播“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眼防控”的知識。
為了讓大家理解和記住知識點,特別設置了猜謎和問答等互動環節。從聽眾們參與互動的熱情以及回答知識點的準確度來看,這場公益講座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讓更多人了解了近視眼防護知識,希望大家在學以致用的同時,把有用的知識分享給身邊人,讓有用的知識得到傳播。
記者:作為醫生,您從昨天的公益講座中得到了哪些收獲?
程沛林:從昨天的講座中,看到了大家對科普知識的渴望和對我們公益講座的一個認知。黃驊市人民醫院作為公益性醫院有責任和義務為市民普及更多的健康知識。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配合“健康黃驊?品質醫療”創建活動,組織更多的公益講座,加強基礎醫療知識的普及,把我們在工作生活中學到的健康知識,分享給更多的市民,讓大家真真正正的從中受益。
記者:請您談一下對我市開展“南海之夜?健康有約”系列公益講座的意義?
程沛林:“南海之夜?健康有約”系列公益講座,是我市“健康黃驊?品質醫療”創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已經開展了三十三期。它既是向市民科普健康知識的平臺,也是醫生學以致用,造福鄉鄰的舞臺,對黃驊健康事業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造福百姓的好事情。
記者:作為市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每天的工作肯定特別繁重,您會覺得疲憊嗎?面對一位又一位前來求醫的病人,您是如何做到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及時為病人們治療眼疾的?
程沛林:說句實在話,每位醫生每天都要為大量患者進行診治,要說不疲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就像戰斗中的戰士一樣,來了戰斗我們就精神抖擻。面對病人,我們都會用自己最精湛的技術和最佳的精神狀態去接待每一位病人,讓病人得到及時的更好的救治,這是醫生的天職。
記者:請問您從醫已經多少年了?能簡單地介紹一下您的求學從醫經歷嗎?
程沛林:我從醫23年了,從1996年在天津醫科大學畢業后就來到市人民醫院眼科從事眼科工作。2010年我又考取了河北醫科大學的碩士研究生,脫產在河北醫科大學專攻眼科專業三年,畢業后回到工作崗位,致力服務于眼疾患者。
學醫是一個漫長的路程,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出現,我們每天都在充電學習當中。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發展,我們的腳步不能停下,讓自己站在科技的前沿,去認真地學習,用更好的知識武裝自己,為每一位患者去服務。
記者:從醫23年,您記憶最深刻的話是什么?對您有什么重要意義?
程沛林:我的導師在一次給我們上德育課的時候說過“德不近佛者不能為醫,才不近仙者不能為醫”這兩句話是對我觸動最深刻的,讓我從道德品質、人格和醫術各個方面來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記者:在從醫路上,您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從一名求學青年已經成長為經驗豐富的醫師。請問,對今后的工作您有什么樣的打算?
程沛林:“一朝從醫,終生仁心?!痹诮窈蟮墓ぷ髦?,我會一如既往地認認真真治療每一位患者,踏踏實實做好每一天工作。盡己所能,把有限的精力投身到無限的服務中去,把最基礎最有用的健康知識傳遞給每一個需要的人。在市委、市政府和院領導的支持下,堅持把基層服務工作做好并一直做下去,服務百姓,服務基層,打通百姓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來源:黃驊報社
疫情期間來院就診、住院特別提示
●佩戴口罩、掃碼測溫進入院區。
●保持一米距離,防止擁擠。
●診室內一人一診,防止交叉感染。
●住院患者陪護限1人,出入佩戴口罩。
●住院患者及陪護按規定測核酸。
●住院患者除陪護外,禁止其他親朋探視。